作者生平简介
在新加坡本地希尼尔众多不同题材的小说中,其笔下的《退刀记》较为著名。希尼尔原名为谢惠平,生于1957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如:诗集《绑架岁月》、微型小说集《生命里难以承受的重》等。曾任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现任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他曾获得新加坡文学奖、国家文化奖、东南亚文学奖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奖等。他在1988年写了《退刀记》,收录于《希尼尔微型小说》集里。
作品创作背景
这篇小说紧扣1938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为背景,故事背景设在新加坡的南京街,但是暗喻着中国的南京大屠杀。小说反映了两代人对战争历史的不同认识和讽刺了日本从未在教科书上提起任何关于二战的历史。当希尼尔了解了这段对中国同胞非正义之战的历史与看到了屠杀带来的惨痛结果,无辜百姓死亡和女性被凌辱,他产生了民族的义愤情结。因此身为一名有文化脊梁的作家,他关心的不只是本土的文学,也关注中国同胞的存亡,因而执笔写下了这篇《退刀记》,抒发对无辜牺牲于南京大屠杀的中华同胞之义愤情绪。
核心人物形象
小说里只有两个人物,即老妇人与店员,也就是“我”。两个人物代表了两个不同时代的人。老妇人代表了经历过战争,亲人被日军残杀,心里一直怀着伤痛的先辈。店员则代表着对战争历史无知的新一代。由于希尼尔的祖先是从中国南来,自己也曾到过中国,因此心怀正义的民族情绪。身为华人,他了解了这段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晦暗阴影。因此希尼尔对这段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极为愤慨。
作品内容概要
小说故事中的老妇人退刀的情节发生在新加坡南京街的一家商店里。店员很年轻,从未经历过战争,对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东南亚、南京大屠杀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事实一无所知。所以当老妇人要退刀,说命案发生在南京,他听不明白而以为事情发生在新加坡的南京街。究竟老妇人在和年轻人的多种语言误解和不同历史认知的过程中,能否成功地退刀?这把刀子又和南京大屠杀有何关联?且点击原文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作品主题思想
小说《退刀记》讽刺在日军屠刀之下,二次世界大战对华人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同时也讽刺新一代新加坡人对战争历史的无知,更反映了战争经历者的伤痛与对日军的厌恶。
作品艺术特点
文章从老妇人的退刀事件说开,整个过程中对话简短,到了最后才出现“日本制造”这个关键细节。在只有两个人物,和一页半的篇幅的小说里就能反映一部灾难的历史。作者能够利用一个事件来反映社会和历史问题的写作方法令人赞叹。作者也透过“南京街”体现出两代人对于战争的看法,讽刺新一代人对日军侵略国土与屠杀的无知。“这把刀子太阴冷,用了会令人厌恶、心寒!”“不过,以前被用来杀了不少的人呢。”作者也从老妇人退刀的举动体现出老妇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满与痛恨的感情。
作者在语言修辞上也有求异求变的内在追求和表现,这篇小说的语言总修辞特色是冷色冷调,切合小说沉重的历史主题。作者使用了新加坡本土化语言 ,例如:“但是,我老伴,还有幼弟全家是被杀了。” “幼弟”源于福建方言,“you dei” 是最小的弟弟的意思,以更贴近本地读者和反映本地运用方言的语言色彩。
作者也以店员看见刀上 “日本制造”的字为结语,让读者重新省思现代人风靡日产货的表现下更为深刻的反讽与批判意义。
灾难的战争已成为历史,但留在战争经历者心中的阴影却难以抹去。新一代的新加坡人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来正视这段历史记忆中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且好好品味这篇褪不去的伤痕文学《退刀记》。
小说原文:
干了多年的店员,遇到的怪事可真不少。
就说前些时候吧! 一位老妇人来到了柜台前,硬说要把东西
退回。
“老太太,这把刀子你已经用了一个时期了,退不得的
呀!”
“可是——可是这种刀子太阴冷,用了令人厌恶心寒!”
“哼哈,老太太,您看看,这类牌子与款式,市面上流行得
很啊!”
“我知道。我知道的。不过,以前被用来杀了不少人呢!”
“不可能吧?这是最新设计的。”
“有,有,杀了人……”
“您看见了?”
“哦,这——倒没有,我若看见,我也没命了。”
“那可别乱说,小心警察找您问话。”
“但是,我老伴,还有幼弟全家是被杀了!”
“全家!真的?报警了没有?”
“没有!不可能的……,凶手还歪曲了真相……”
“哦——”
我不知如何接下去才好。老妇人看到我态度坚硬,没有意思接纳她的退货,也就怅然离开了。
临走时,我想想,不可能吧!这么一把小刀子,杀不了这样多人的。我拉开喉咙问道:“老太太,是在哪儿发生的啊?”
“南京。”
“什么?南京街?”
我蹲下,把那种款式的刀子从柜台里取出,研究了好一阵子,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刀锋较光亮了些吧!还有一排小小横行的字样:日本制造。